不过村里人说什么都不让他一个人出钱:“这是咱村里的荣誉,咱能让惊蛰你一个人出力呢,我们村里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定要把这场席给风光办好。”
“对咯,对咯。”
村里人闹轰了一阵,宋惊蛰扭不过他们,只得答应。
直到这事商量好了,大家才主意门口拿红布蒙着的牌匾,众人这才七嘴八舌地问道:“这是圣上赐下的那块牌匾吧。”
宋惊蛰和林立夏一起点头:“是。”
有人起哄:“惊蛰,挂起来,让我们看看圣上赐的什么。”
林立夏也好奇,转身对宋惊蛰说:“惊蛰哥,挂起来吧。”
“好。”宋惊蛰笑了笑,招呼人搬来提子,将门口随手招人打造,写着宋府两个字的牌匾换了下来了,挂上了这块。
村里人找来爆竹,点燃,在爆竹噼里啪啦的响声和村里人期待的目光中,宋惊蛰扯下了牌匾上的红布。
一张写着“积善之家”的牌匾露了出来。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是皇帝都祝福过的人家,谁要是跟这家人过不去,就是跟皇帝过不去,同时,积善也昭示了宋惊蛰这一生,虽心思不纯,但积德行善。
【正文完】
【作者有话说】
感谢大家订阅鸭~正文就到这儿了哟。
第93章
宋惊蛰上达天听受了皇帝表彰的事, 没多久就传遍了全县,知道他要大开筵席宴请全县,办席那几日, 桃源村来了不少人。
为了接待这些人,全村的村民都出动了, 桌椅板凳从村头排到了村尾,场景比县里办庙会还要热闹。
挨着桃源村不远的村民, 有那有头脑的, 干脆拿了自家编织的笸箩、菜果在边上摆摊售卖,吃席做生意两不误。
由于桃源村本就有庙会,每逢初一十五镇上做生意的百姓都会带自己的物什到桃源村卖, 这会儿见周围的村民吃席都不忘做生意,也回去把自己物什带来了,这下好了, 弄得本就拥挤的桃源村更挤了。
好在人多物什多, 缺个什么东西也不用去镇上买, 在村里转悠一圈就能买到, 倒也给村里人行了不少方便。
尤其是后厨。
为了做好这场特大宴席, 施银杏和林榆两个人从厨艺司找了不少同窗来帮忙, 人一多,想法多,难免有顾忌不到的地方。
不是食材买少了,就是调料没了。
搁以往这得派人快马加鞭去镇上买,现在村里有摆摊的, 站在门口喊一声就有人送上门, 方便快捷得多。
上门来吃酒的王有粮见状, 跟宋惊蛰笑道:“宋兄弟, 你们这村如今瞧着比镇上还要繁华了,干脆也别等初一十五的庙会了,在村口修整块空地,置办些铺子和躲雨的摊位,让我们这些商人也好到你这儿开个分店,也好日常方便村里。”
宋惊蛰望着桃源村川流不息的人群,再一想到村口纺织坊每日都要来不少做工的妇人,若是村里有了铺子,她们缺个物什也不必赶去镇上,下工在村里捎上即可,欣然同意:“王大哥这个想法好,只是这事我们还得上报给镇公,看镇公同不同意。”
桃源村离着镇上不是很远,在村里开铺子,必定会触及镇上铺子的生意,再一个,税收这些又该怎么算,这些都要让镇公做主才行。
王有粮笑而不语,现在全县都知道宋惊蛰是圣上都褒奖过的人,甚至圣上还亲赐了一块牌匾,镇公虽有个镇亭的身份在,但却没宋惊蛰这份殊荣在,且宋惊蛰又不是胡作非为,是为村里百姓作想,这个提议他如何不答应。
宋惊蛰宴请全县,镇亭自然也来了,他一听宋惊蛰这个想法,果然没有拒绝:“你不说,我也是要跟你说的。我有意把桃源村这一片化为镇上的作坊村,以后镇里有人想开个作坊之类的,都来你们这片开。”
桃源村离着镇上不远,周围荒地多,还有水库,若是在这片设立一些水磨坊,扎染坊之类需要大量用到水和暂用土地的坊子,总比全挤在镇上东一块西一块的好管理。
宋惊蛰一想,村里坊子多了,村里人有个闲暇时间也可以去坊子里做做工,再有各类铺子摊位林立,岂不是跟镇上差不多了,向镇公道谢:“多谢镇亭大人成全。”
“……”
宋惊蛰忙着接待客人,与这个聊两句与那个聊两句,争取谁也不冷落,林立夏那边也没闲着,忙着接待这个夫人,那个夫郎的,嘴都快笑僵了。
这些夫人夫郎来之前,还怕林立夏一乡下哥儿,不读书不识字不知礼数,来了之后,真长了个见识。
人家夫夫俩面对他们这些人一点都不怯场,大大方方接待,安排坐席之类的事,做得井井有条,一点都不慌乱,甚至跟他们说一些城里和书上的见闻,都能对答得上。
他们这才服气,怪不得人家能够干出修水库得圣上褒奖的事,瞅瞅人家这见多识广的气度,一瞧就不是个普通人。
心下都暗暗决定以后要多跟宋家来往。
郑月娥和冯金玉也在村里帮着接待周边村子的村人,这些村人瞧见宋惊蛰和林立夏游刃有余的接待县里镇上那些达官贵人,一个个都跟她俩夸:“哎哟,你俩可真是生了一堆好儿女,瞅瞅你们惊蛰和立夏的气度,跟县里的大官瞧上去也没什么区别了。”
郑月娥和冯金玉两人嘴上应着:“哪里哪里。”
心里早就乐开了花,谁不爱听旁人夸自己儿女的呢,何况她们惊蛰立夏确实争气,挣钱的同时读书识字一件也没落下,不然哪有今日这般风采哟。
等宋惊蛰好不容易安排完客人,拿了壶水过来,让林立夏缓缓,林立夏一口气喝完一壶水,心里急得不行:“我的蚕不知道怎样了。”
之前旱着,地里庄稼都不长了,桑树林里的桑树枯死了一片,林立夏也不好在养蚕,最近这半年雨水好了,没死的桑树重新焕发了生机,那桑叶一团团的冒,林立夏又养开了蚕。
这养蚕是个精细活,离不得人,得随时看着它们蚕食桑叶,别乱爬给摔死了,别不动被蚕沙给闷死了。今早一打开门林立夏就在忙,还没来得及去看他的蚕,林立夏怕这些蚕没桑叶吃,全给饿死了。
知道立夏如今就指着这些蚕挣钱,宋惊蛰笑道:“别担心,我让小满带着那群姑娘哥儿去忙活了。”
今天来的人里有不少带着自家姑娘哥儿一同前来的,这么多人就坐在家里喝茶聊天也无聊,宋惊蛰就让宋小满带着这群人桑树林摘桑叶,亲自体验采桑喂蚕。
他们国家对养蚕这事儿十分看重,不仅各地都有开设蚕馆,每年开春皇后都要剪桑举行亲蚕仪,祭祀蚕神。
因此带一群有钱人家的姑娘哥儿去采桑喂蚕并不会失礼,相反还能体现出宋家是个饱读诗书、有礼仪的乡绅之家。
林立夏听宋惊蛰这么一说,心一下就放了下来:“这就好。”
宋小满从小就跟他养蚕,对养蚕的事烂熟于心,再说,今天来的客人里也有不少家里做养蚕生意的人,再不懂事也不至于对养蚕之事一窍不通,有他们在,即使有那不懂的,也能随时提点,不至于把他两间房的蚕都给祸祸了。
“……”
太阳出来了,桑叶上的露水蒸干了,先前桑林里又死了枯死了不少桑树,一些虫子还没来得及爬出来,一群姑娘哥儿在桑林里也玩得开心,不停地问宋小满:“小满,这叶子能摘吗?”
宋小满给他们一人发了一只漂亮的花篮用来装桑叶,她自己也提着一只,在人群中穿来穿去:“只要叶片上没有露水,桑叶不是太老的都可以。”
好不容易忙活到大家的花篮里都装满桑叶,一群人浩浩荡荡往宋家的蚕房走时,半道上差点被一群男子给拦住。
今儿除了来的姑娘哥儿以外,还有不少男子,大家都不傻,如此一个和宋家交好,又能跟其他人打好交道的机会,他们怎么会不让家中孩子出来长见识,万一要是和宋惊蛰的独女宋小满或者其他人看对眼,就能两家结一好,结为姻亲,好上加好。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