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耽美

夫郎他有两幅面孔(87)

作者:梨子甜甜 时间:2025-02-24 21:12:47 标签:布衣生活 田园 种田文 市井生活 轻松

  叫了谭家人上门来打稻子了。

  一大早, 星辰还没散去,宋惊蛰翻出去年用麻布袋子做的短褐换上, 准备起床做饭了。

  热了一晚上没睡着, 好不容易等地面的热气散去, 才眯了一会儿的林立夏见宋惊蛰醒了, 也一骨碌地从凉席上爬了起来。

  “天还早, 你再睡会儿。”看他没睡好, 宋惊蛰拿了把蒲扇给他扇着风, 让他凉快地睡会儿。

  林立夏朦胧地打了个哈欠:“不睡了,待会儿打稻子的人就要来了,我趁这会儿家里没人再洗个澡。”

  “去吧。”

  宋惊蛰没再劝了,给他取了衣服放好,转身去灶房熬了一锅绿豆粥, 又炒几个小菜出来和粥一块凉着。

  这个天太热了, 正午干不了活,只能趁一早一晚的功夫收稻子,主家管饭,宋惊蛰没抠搜地不舍得用料,粥里的粟米和菜里的油都放得足足的。

  收过一季稻子的他知道收稻子这活儿有多累, 只有吃饱喝足了,才能有力气干活。

  果然, 等林立夏洗完澡出来,谭家村的人披着星月赶到宋惊蛰家,见到桌上那油汪汪的几碟炒鸭蛋,都夸赞宋惊蛰和林立夏这对夫夫实诚。

  他们给县令干活都没吃这么好。

  宋惊蛰和林立夏笑笑,等他们吃好,消了一会儿食,宋惊蛰和谭家人抬着半桶去了稻田地里。

  为了打稻子和割稻子方便,宋惊蛰提前几天就将稻田里的水放干了,这会儿只要割出个床架子大小的位置就能将半桶放下。

  谭家人没话说的,到了地头,三两下就按宋惊蛰的吩咐将半桶安置好了。

  宋惊蛰找到带头的谭启祥跟他说:“谭叔,你们先选好打稻子的人选,两组人轮流打,别一口气打一天,那样太累了。”

  “哎,好好好。”谭启祥就一老实的庄稼汉子,宋惊蛰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宋惊蛰安排好了之后,站在地头看了一会儿,也没站在这儿当监工,回去帮着林立夏喂了鸭子和鹅。

  养了一年,他们的鸭子和鹅的数量也不停地在增长,从原来的十只鸭子五只鹅,到现在的三十只鸭子、十五只鹅,生的蛋多了,蛋的价格也下降了一些,由原来的三文钱一枚到现在的五文钱两枚了。

  即便这样也还是挣钱的,周边村子喂的人也陆续增多,宋惊蛰估摸以后价格还会再跌。

  拿糠皮混着菜叶子喂完鸭子和鹅,林立夏徒手抓了只鸭青出来:“这不生蛋的鸭子,喂着也是浪费粮食,家里这么多人,抓一只出来中午添个肉菜也省得去镇上买肉了。”

  “行。”宋惊蛰没有反对,天太热了,肉放不住,要做肉菜只能一早去镇上买,去晚了就没有了。

  这杀了鸭子就不能再买肉了,不然他们家的伙食好过了头,下次别的主家要是没有他们这么大方,要惹人不快的。

  林立夏不会杀鸭子,宋惊蛰进屋调了个盐水碗放在地上,抹了鸭脖子将血水全滴在盐水碗里,这才把鸭子交给烧好水等着拔毛的林立夏。

  中午,秦翠莲和孟双秋过来帮着做饭,瞧见林立夏拿出来处理好的鸭子,一脸的心痛:“你这都拿了不少蛋出来了,还杀什么鸭子,你婆婆也真是的,成天一点事都不管,就由着你们两个小年轻祸祸,有多少家底够你俩这么祸祸的。”

  林立夏尴尬道:“这不是没个肉菜不好看吗?”

  孟双秋积酸菜的手艺不错:“这么多人,你一只鸭子也不够吃啊,这样,你把鸭子剁了待会儿我回去找些酸萝卜炖了晚上喝汤,中午就吃酸菜炒鸭杂,这个下饭。”

  “好。”林立夏在林家的时候也没经历过这些事儿,孟双秋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不得不说,孟双秋是个会过日子的,中午,谭家人下了工瞧见桌子上有碟酸菜炒鸭杂,知道晚上有鸭肉吃,傍晚干起活来比早上更卖力。

  晚上,宋惊蛰做主,两只鸭腿给了大房三房一房一只,剩下的人就吃鸭肉喝鸭汤。

  鸭肉没多少,一人一小块就没了,但好在鸭汤孟双秋熬得多,一人两三碗都有,配着里面的酸萝卜,在这样热得人没胃口的夏日,别提有多下饭了。

  宋家的杂粮饭煮的都是干的,又管够,每个谭家人都是吃得饱饱的才回的家,嘴里对宋家人赞不绝口。

  过后几天,吃得好,又没人监工的谭家人干得更卖力了,四五天就把地里的稻子给宋惊蛰收好了。

  “……”

  宋惊蛰请了这么多外人来村里收稻子,村里人又有异议了:“又请这么多人打稻子,这种稻子真能行?”

  “前头不是有人去镇上粮铺问了,不是说跟种豆子差不多吗?”

  “那只是第一季,兴许是惊蛰不会种,没种好的缘故,到底收成好不好,还得看这季。”

  “照我说差不了,这夏季的稻穗个个饱满,又没有被虫吃,再怎样也比开春的收成好。”

  “再好,前前后后请了这么多人,刨去工钱,还能剩多少。”

  开春宋惊蛰收稻子买了牛,确实让村里不少人心动不已,但他们去镇上问了价格回来一算,发现只是比种豆子高粱的收成稍微好上一点后,热情又很快消退下去。

  宋惊蛰是怎么折腾稻田的,村里人都在看眼里,他们习惯了豆子高粱轻松的种法,对于种和收都这么麻烦,又赚不了什么钱的稻子,实在提不起兴趣。

  但还是有那么一小撮人被勾起了心思,毕竟稻子价高,要是宋惊蛰真能种好,一亩地一年能多出一二两的收益,不就是苦点累点,这有啥。

  只是还不等村里人等到宋惊蛰第二季稻子的收成,一个噩耗从县里传了下来。

  今天夏收的赋税要加支移钱。

  所谓的支移钱就是今年他们的赋税不交给朝廷,而是交到边军驻扎之地,途中所产生的花用钱。

  钱不是很多,每家每户两百文。

  可这也让村里人犯愁不已,一旦开始交支移钱,过后三年,每季赋税都得交。

  一年两季就是两百文。

  两百文可以买一石豆子高粱够一家人吃喝一月之久,可以买一匹布给家里小孩做几身衣裳穿,可以买几帖药治好一两次的风寒。

  农家人手里的闲钱本就不多,这一年两百文的支移钱一交,得紧巴巴地过三年日子,谁心里舒坦。

  一时间,村里人全都没空闲言碎语了,一有空蹲在田间地头除草捉虫,下过雨刚长出来的蘑菇竹笋看到就挖走,连路边的野菜都采了回去晒干留着冬天好卖个好价钱,想以此来弥补交了支移钱的损失。

  宋惊蛰和林立夏没去掺和采蘑菇和挖野菜的事儿,等谭家人一收完稻子给他们结了钱,他们继续把收回来还没晒干的稻子拿出来晒。

  开春他们八石的稻子晒了八张晒席,这季稻子长得好,又没被虫咬过,宋惊蛰怕家里的十张晒席不够用,又跟大伯母和三婶借了五张。

  谁知十五张晒席都没摊开,地里打下来的稻谷还在不停地往家里挑,宋惊蛰不得已,又借了十五张晒席才铺开。

  宋家门前铺了三十张晒席,这阵仗不可谓不大,好些挖野菜路过的人瞧见一早起来就在晒席旁边忙着筛稻叶、赶鸟儿的宋惊蛰,不禁问道:“惊蛰、立夏,今年收成好吧。”

  宋惊蛰神色淡淡地:“还行。”

  其实心里也紧张得不行,夏季的南方稻和北方稻都长得好,穗结得大,颗粒饱满,他知道这季的收成不差,但也没想到这么好。

  三十张晒席,就算去掉稻叶、水分,怎么都能收二十石的稻子吧。

  就算按最低价五文钱一斗,二十石也能卖十两银子了。

  何况今年的稻子长得好,怎么都不可能只卖五文。

  搞不好这三十张晒席的稻谷,能值二三十两银子。

  没晒好稻谷前,夜里宋惊蛰和林立夏觉都睡不好,太热了,两人也不好贴在一起,他们手拉手,恨不得夜里也有太阳,早点把这批稻谷晒出来,他们好早知道,收成究竟有多少。

  显然有他们这个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第二天宋惊蛰和林立夏晒稻子的时候,宋万民和宋万寿两位早起的老人都来帮忙了。

推荐文章

春酲沥雪

紫袖

咸鱼和亲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我爹他是九千岁

花大人他只想要个孩子

明明明月

我真的不想演

作者部分作品更多

夫郎他有两幅面孔

渣攻偏不火葬场[快穿]

烈酒家的小相公 下

烈酒家的小相公 上

债主他超凶

异世养夫郎

女装后我掰弯了老板

我在古代当猎户

上一篇:春酲沥雪

下一篇:我被迫造反了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