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竹和谢明这么一想觉得也是,遂不再说这个话题。晚一两年再怀孕也好,反正哥儿本来就子嗣艰难,也不是他们催就能马上怀的。
谢宁倒是有些失望,看了小侄子后,他是真的有些眼馋,恨不得抱回家去。
不过为了陆川的名声,他也只好放弃这个想法了。毕竟陆川即将当官,不管是撒谎骗人还是被夫郎带绿帽子,影响都不太好。
陆川和谢宁来谢家的时候,时辰已经不早了,几人闲聊了几句,就有下人过来喊人,满月礼就要开始了。
秦竹和谢宁带着孩子前往后院,陆川则和谢明一起去前院招待客人。谢家人口少,一个儿婿半个儿,陆川也算是谢家人了,便帮着一起招待。
侯府小少爷的满月宴,办得非常隆重。谢家一脉的武将,基本都来了,还携家带口的;还有谢家本族的亲戚,能来的都来了;秦竹的娘家人,也在几日前从北疆赶了过来。
秦家男人大多都在北疆驻守,轻易不得离开。来京城的只有秦竹的两个嫂子和一个未授职的弟弟。
秦竹未出嫁时,和这两位嫂子关系很好,此次来京还给他带了不少北疆的特产。
秦竹的弟弟是典型的武人,才十七岁就生得人高马大、孔武有力,比陆川还高半个头。陆川已经长得很高了,目测有一米八五。而秦竹这个弟弟至少有一米九高。
谢明豪爽地给两人互相介绍:“这是竹哥儿的堂弟,叫秦磊,特意来京城参加璟儿的满月宴的。过段日子就回北疆,你不是有个朋友要到北疆赴任吗,正好可以结伴,互相照应着。”
最近正值春耕,哪怕是小孙子出生,永宁侯也只在府中待了几天,就又去了庄子上,期间只在陆川考中探花设宴那天回了一趟城,直到昨天才回府。
找不到岳父本人,陆川只好找谢明帮忙,让他帮忙找些北疆的资料,并让昔日北疆的叔伯多照应些。
谢明虽然很忙,但也放在了心上,不仅整理了北疆的人文风俗和地理环境的资料,还给帮忙找了个可以随行的车队。跟着秦家的车队走,绝对没有一点儿危险。
陆川明白谢明的意思,感激地看了他一眼,然后转向秦磊,笑道:“秦贤弟果真是少年英才啊。”
秦磊虽然生得高大,平日里也是一副大大咧咧的模样,但面对陆川这个看着明显是书生的人,还是有些腼腆的,挠头笑了笑,不知回些什么,只好求助地看向谢明这个堂哥夫。
两人脾性相合,秦磊只来了京城几天,就和谢明打成一片了。
谢明笑道:“这位是我弟夫,也是今科的探花郎!”
秦磊瞪大了眼睛,像他们这种武人出身的,虽然看不惯文官,但对读书人还是挺敬重的。毕竟自己看一眼就头大的四书五经,那些读书人却能倒背如流。
可能就是学渣对学霸自然而生的敬佩之情吧。
秦磊敬佩地看向陆川,探花郎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他们全军比武的第三名了。
“您就是探花郎啊,小子多有耳闻,果然长得俊俏。”不怪街上的小娘子和小哥儿都念念不忘。
谢明安排了熟识的兄弟,带秦磊逛了几天京城,京城的各种酒楼茶馆都去了个遍。当然,秦磊作为谢明的小舅子,是不敢把他带去那些秦楼楚馆的。
这几天,秦磊不断听到有人说今科的探花郎有多好看,就是可惜已经娶了夫郎了,而且还不能生。
因此他对今科探花郎特别好奇,尤其是在知道探花郎是侯府的儿婿后。
今日一见,果然如众人口中所言,俊俏又有礼,文质彬彬的,秦磊顿生好感。
秦磊的态度一下子积极起来,拍着胸膛道:“听明哥说您朋友要到北疆来当官,您放心,我会让人多照料的。”
“那就多谢秦贤弟了,愚兄这几天无事,不如让愚兄尽一下地主之谊?”陆川也积极邀请。
最好带着和刘扬熟悉一些,面子上照应和关系真的好,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
秦磊见陆川态度如此好,没有半点看不起武人的行为,便也想跟他交个朋友。他若是跟探花郎成了朋友,回去北疆不得被那些兄弟们羡慕死?
秦磊为了应和陆川,搜肠刮肚找出了一句文绉绉的话:“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陆川接着和秦磊说了几句,把人说得心里正高兴,就被永宁侯给薅走了。
永宁侯今天可谓是春风得意,儿媳给他生了个小孙子,儿婿又考上了探花,可把他得意坏了。
今日来赴宴的大多是永宁侯那些武将兄弟,可不得在他们面前多显摆显摆。
小孙子还小,不能抱出来给这些大老粗看,万一有个忍不住上手的,把小孙子摸哭了怎么办。
于是陆川这个新鲜出炉的探花郎,就成了永宁侯显摆的工具。
“这是我儿婿,是个读书人,学得也就一般般吧,科举才考了个探花。”
“也就长得还行,勉强中了个探花郎。”
永宁侯看着大家那一脸的扭曲,心里爽开了花。
第168章 报到
秦磊不愧是秦竹的本家兄弟,性格都很爽朗大气,没什么心眼,陆川这几天和他相处得还不错。
他看着人高马大,一副看书就脑子疼的模样,没想到竟格外爱听说书,在茶馆里流连了好几天。
现在京城的茶馆,不管是高档的还是中低档的,基本都会请一两个说书先生来说书,而且说的内容大多数是大安报纸上的故事。
尤其是《修仙传》,颇受大家的喜爱,当初连载的时候,这些说书人上午看了新一期的内容,下午就能上台给客人说书。
对于有些人来说,虽然自己也买了报纸看了内容,但还是想再听说书先生再说一遍,有时候一遍还不够,甚至能连续听好几天同样的内容。
秦磊就是这样的人,现在京中茶馆流行说的本子是《换魂记》,他和两个嫂嫂来京城的时候,这故事还没传到北疆那边,所以他听得特别起劲儿。
“还是京城的说书先生说得好啊!”哪怕看过一遍内容,秦磊还是会被说书先生那跌宕起伏的声音牵引住心神。
“既然秦贤弟爱听,不如明天换一家茶馆?那家茶馆的说书先生讲也好,是另一种风格。”席东笑道。
知道陆川最近在招待北疆秦家的人,就为了给刘扬牵线。席东和苏幕自告奋勇,力求把人招待好了,好让人多照拂一下刘扬。
毕竟以刘扬那个沉默寡言的性子,实在不是个会主动的人。
至于陆川,虽然说了要招待秦磊,但他这几年都在国子监读书,对京城实在不是太熟。要论吃喝玩乐,还得是席东。
秦磊这个北疆长大的少年,哪里见识过京城的繁华,才几天就看花了眼。
好在秦磊在京城待不了多久,否则就要被席东招待得不想回北疆了。还别说,他是真的有过这个想法。
新科进士主动要求外放到偏远地区,这种情况实在少见,吏部的条子批得很快,刘扬被指派到北疆治下的一个县城当县令,秦磊他们回去正好经过那里。
玩乐的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到了秦家人回北疆的日子。秦家人来时带了好几车的礼品,待回去时,谢母准备的回礼直接翻倍了。
当然,除了给秦家人的回礼,还有一两车东西是托秦家人送给大儿媳张氏的娘家的,都是谢家的儿媳,总不好厚此薄彼。
秦竹和谢明都来到了城外送行,秦竹看着两位嫂嫂,心里满是不舍。
谢家人很好,他在京城的日子过得也很不错,可娘家来人了,总归是不一样的。
这两个嫂嫂进门早,几乎是把秦竹当自己弟弟看待,否则也不会从遥远的北疆亲自来京看他。
他们一家人在这边不舍地说着道别的话,陆川和谢宁也在为刘扬和木橙送行。
刘扬本来是打算自己一个人去上任,毕竟北疆地处偏远,地贫苦寒,他实在舍不得让木橙跟着一起吃苦。
“你想自己一个人去上任,别都别想!”木橙木着脸,平时鲜少说话的他,对着刘扬一顿输出。
“你留我一个人在京城,是想干什么?你身边没人照顾,公爹婆母会放心?到时候肯定会给你塞一个妾室让你带着。”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