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眨巴着不大的眼睛,豪爽笑着:“哈哈哈,来吃!来吃羊肉!”
“牛瘸了!瘸牛!”另外一个能听懂两句官话的白马人,嘭嘭两棍子,敲折了两头牛的牛腿。
众人:“……”
官话说得最好的正使来了,但对着官员也只会说两句话:“我蛮夷!认罚!”
可牛羊还是都煮了,烤了,分给百姓了。但牛骨头这回没分,单独放在了两口大锅里,日日煮汤。
白马国半个月后就来了回信:我们全国百姓都欢欣鼓舞,我们有父可靠了,父亲陛下赐下金印的日子,将成为我国的节日,只要我国存在一日,便会欢庆一日。父亲陛下啊,您可真是一位最伟大雄壮的父亲,您如山,如江河,如太阳,如雄鹰……
这阿谀让皇帝一边恨,一边脸红:“他们真没脸吗?!”
可同时他还得承认,自己有那么一点点暗爽的,毕竟这是来自外藩的称赞,能放进史书,流芳百世的——只要这个外藩未来不会做什么幺蛾子。
然后幺蛾子就来了……跟着一路敲锣打鼓,唱歌跳舞的祝寿团来了。
明明皇帝已经说了一切从简,可使者这时候就又“官话不好”了。找了通译,一字一句翻译给他听,他听懂是听懂了,但就变成“国主之命”了。
“我们国主太过高兴,毕竟我白马国终于有父亲了!我们要向父亲尽孝!”
南门大街的摊子更热闹了,因此处多了许多胡姬,金铃声声,胡旋舞起——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胡旋舞早已不稀奇,但那是在大酒楼里头,尚且未曾舞入寻常百姓家,更何况是如此美艳的胡姬献舞,这一闹,许多大户人家支起了彩棚,将寻常百姓赶走了。然后白马国就在南门大街撤摊子了,直接抬着锅去了菜市,继续送汤,继续舞。
大户人家是既没法说人家不识抬举,也没法拿钱砸把胡姬买下来,毕竟人家是正经蛮夷。
至于说找到皇帝进谗言把白马国赶走?那就等着老百姓扔臭鸡蛋,大侠夜里敲门吧——白马国这是多孝顺一个好大儿啊。
皇帝叹气:不是很想认白马国这个便宜儿子呢……
这个好大儿在闹腾的同时,又上了一道奏折,大概意思是:父亲陛下,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尽孝,求互市。我们要把更多更便宜,更好的货物,带来中原,卖给父亲陛下尊贵的子民。比如我们的牛羊,我们的鸡鸭,还有我们的布料和香料!
“……”皇帝按着额头,他不止胸闷,还头疼。虽然想到了夭族不会就此罢手,但没想到他们这次贴上来得这么快。
先帝卧床不起的那段时间,曾为他讲过,一切皆为夭族的布局。
老皇帝道:“一开始朕便知道了,可知道也没用,饵太香,不吃不成。况且,朕不吃,也只是便宜了旁人,如今虽然局势混乱,但朕不悔,毕竟,与国有利。凌侯说得对,夭族喜‘攻敌必救’。晋国江湖豪强尾大不掉有机会剿灭豪强,于朕来说,也是必行、必救。
况且……若当时朕以朝廷之力追剿夭族,怕是也只会成为旁人的刀。”
老皇帝叹气,他也想过鱼与熊掌兼得,但既然初期他借助夭族将江湖搅乱,那就不能再以朝廷的力量追捕他们了。否则就是让江湖人缩在后边当枪使,若真将人捉到了,江湖的混乱至少要平息下来大半,毕竟那时候各家还要脸,需要一块遮羞布。
第84章 (捉虫) 有一美人兮
084
当年的夭族, 一次次恰到好处地挑起乱子又抽身而退,自出了林通郡与傍山郡,虽也有势力提出“先杀夭族!再决恩怨!”的, 但那些名宿毕竟声望稍差, 没有任何一次围剿真正对夭族构成了威胁, 因为没有任何一次集结了足够的力量
夭族最大的保护者,恰恰是朝廷。武林盟的谢勠力直接被按住,佛道两家说是当年有亏, 不过明哲保身。
等乱子彻底停不下来了, 夭族出关了……也是彻底鞭长莫及。
两个当时还不到四十的年轻人,借力打力, 演了好大一场戏。
“若此时为乱世,朕怕是龙椅不保。也是这两人无意中原……待朕去了,你便收白马国为属国吧。日后若起了心思,就想想朕今日所言, 想想你若身处局中, 即使拥有他二人的异能, 又是否能翻江倒海, 顺利抽身呢?”老皇帝人之将死,对儿子也算是掏心掏肺。
皇帝握紧了手中佛珠,他的父皇, 将他这一生最高的称赞,给了两个从没见过的年轻人。皇帝当时没觉得嫉妒, 可多少有些不以为然, 只是当时不愿反驳,现在坐在龙椅上,却感慨颇深。
江湖人觉得夭族抽身靠的是无意, 其实更深的是对局势的把控。他们唯一一次的运气,大概就是蝗灾了,天降的灾厄,却成就了大祭司薛拂惊。但从薛拂惊当时的走向看,即便没有蝗灾,他也会出关,蝗灾反而拖延了他的步伐。
而且,蝗灾救了那些名宿的命。若他们一路跟去关外,是成了抬轿奴,还是黄沙埋白骨,都说不清。
夭族一步一步走出去,看似狼狈,实则稳妥至极。当年夭族之乱,以各自的身份来说,获利最大的就是夭族。朝廷虽也重夺了些土地,但数年过去,随着江湖势力重新站稳脚跟,当年到手的土地,如今又“无声无息”的没了,即便皇帝,也颇有些无力感。
夭族这样的人,突然卑躬屈膝,必然是所图甚大。
皇帝确实做不到能翻江倒海,又顺利抽身。可作为皇帝,他要一步一步被人牵着鼻子逼迫,是不可能的。而且,互市这件事,大臣也不是这么容易应下的。
他不想答应,便先在御书房召开了个只有重臣的小会,希望能在重臣这里首先达成一致。
“陛下……白马国祝寿的使团,带来了大批的货物。他们说这只是第一批,后续货物还在路上,会从今年年底,运送到来年陛下生日的年末。”
皇帝:“赶回去!”
“陛下不可!”
“陛下,对方以祝贺为名,这实在是……”
“陛下,其实借朝贡经商者,各国使臣都做过。”
确实各国使臣都做过,还有使者把贡品卖掉,中饱私囊的。可没上贡的,就是人家使团自己的东西,他们也不好说话。白马国的行为不算过分,只是规模实在是太大了,可与此同时,他们既给足了皇帝脸面,也给足了京城百姓实惠。
“您若将白马国的商队赶走,恐惹百姓非议。”
说白马国不好,不孝顺?你天天白给肉汤喝吗?
虽然白马国使者出去买菜也比其他人都贵个两文钱……可在言语上,百姓对这群有钱的外邦傻大头,还是很友好的。尤其是做小买卖的,看见白马人时的笑容,比看见他们儿女时都要灿烂。
白马国的使者们想做买卖,多数京城百姓自动联想到自己是占便宜的,这哪里有不欢迎的?
皇帝扫了一圈大臣们,他意识到为何没人反对了。他选择的近臣们,都是尽量远离江湖势力的,但远了江湖,却多数会与另外一股势力贴近——商人。
商人当然很乐意看见白马国的商团进京的,不是乐意增加竞争者,而是因为他们的商路。
“陛下!陛下!”突然有急报送了进来,“陛下,白马国大祭司与圣子到望南关了!说是要来为陛下贺寿!”
上一篇:前夫哥他老实本分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