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后,他放弃了衣柜里那些商务正式的衬衫西裤,挑了一件字母宽松短袖和一条水洗复古牛仔裤,踩了一双vans的经典滑板鞋,头上压一顶黑色鸭舌帽。
站在穿衣镜前,他感觉自己像是回到了大学时代,竟焕发出年轻的活力。
可能是不再当牛马的缘故,他现在是个人了。
出了门,刘知南沿着城市的河道静静的走,他已经很久没有在下午阳光正好的时候这么闲暇的在城市里独自走一走了,踩着地上阳光的空隙,吹着微热的风。
手机里收藏了很久的咖啡馆,一直没有时间来坐一坐,他要了一杯焦糖肉桂拿铁,牛奶醇厚带着甜,终于不是为了提神喝的美式那股子难喝的苦味儿了。
城市里的白领精英都爱手拿一杯冰美式,每天上班喝一杯,仿佛是一股精致的潮流,其实大多都是为了提高身体能耗做一个更好的牛马而已。
坐在街边的咖啡店品着咖啡,吃一口蒙布朗,看街上来往的车辆,过往的路人,他度过了一个慵懒闲适的下午。
翌日,他便联系了一家房产中介,把自己的房子挂了售卖,打算拿着这笔钱离开城市这座水泥森林。
房子的位置好,楼盘新,加上刘知南的装修品味不错,所以卖的很快,一星期就办好了过户手续。
看着银行卡里余额,虽然算不上许多,但刘知南有一种轻松重归自由的感觉。
于是他又联系了给他卖房子的中介。
“有便宜的房子吗?一居室就行。”
中介回问:“哥你刚卖了房子,怎么又要买房子?”
刘知南:“不是找城里的,你给我找个偏僻一点的地方,山清水秀,墓地便宜的就行。”
“啊?!”
过了两天,这中介还真找到了,给他回来电话了。
刘知南正在公园里晒太阳呢,接到电话,听对方在电话里说还真有个地方,最近有套房子要卖,不过不是小户型的,是栋独栋小院儿,不大,但带着一个二十平的院子,价钱不贵。
刘知南望着水池里的锦鲤,问他价钱。
“哥你放心吧,你在城里买套一的钱就能买。”
刘知南沉默了,他没想着会这么便宜,但他的关心重点是,“那里有公墓吗?”
中介不知道为什么他年纪轻轻就打算起这个来了,“有,那儿有块儿福地,我还替哥你打听过了,不贵,四五万就能买。”
很合适,房子价钱合适,墓地的价钱也合适。
“好,那你把详细资料发我手机上。”
挂了电话,没两分钟中介就把房子图片资料发过来了。
刘知南垂眸滑看了一圈儿,还不错,独立小院儿,白墙黑瓦,窗户是七八十年代的绿框,里面干净整洁,收拾一下就能住。
又看了看详细地址。
青桐湾。
是个镇子,在宁省的边缘,是个边陲小镇。
上网搜了一下,资料不多,但总体看来,环山绕水,风景还不错。
刘知南打定了主意,收拾东西,准备去这地儿安享剩下的时光。
第3章
只简单收拾了些行李,刘知南便踏上了行程,先是高铁坐到县城,还得继续坐乡村客运车。
到县城的时候已快中午,刘知南在高铁上没吃东西,他的胃不好,不能吃泡面,高铁的饭又难吃。
他是个嘴巴挑剔的人,对于不好吃的东西他宁愿饿着也不委屈了自己的嘴,想来除了三餐不规律外,还有这个原因。
胃饿的咕噜直叫,他实在顶不住了,在街边随意找了家小馆子就进去了。
小地方的馆子装修朴素,几张桌椅,墙上贴着招牌菜单,刘知南捡了门口的一张坐下。
老板娘是个发福的中年女人,为人热情爽快,小地方的人没那些弯弯绕绕,心眼儿也敞亮。
“看看吃点啥?”
刘知南接过那张塑封的菜单,扫了两眼,“老板娘,有没有不辣稍微软和点的。”
老板娘看了看他,哟了一声,“帅哥,你胃不好?”
刘知南笑了笑:“是有点毛病。”
老板娘:“那给你来锅粥,上一屉灌汤包子,这东西暖胃,其他的你就别吃了,放心,咱们这地方的灌汤包是招牌,家家户户的味道都出不了错儿。”
刘知南点了点头,听从了她的安排:“行,听你的。”
老板娘叫后厨做去了,她倚靠在柜台跟刘知南闲聊。
“看你这模样不是本地人,外地来的吧?怕还是大地方出来的。”
刘知南嗯了一声,“省会来的。”
“跑我们这小地方卡卡角角的来干啥,如今年轻人都往大城市跑,来走亲戚?”
刘知南:“乡下买了个小院儿,过来看看。”
老板娘笑道:“不是我说,咱这乡下空气好的很,吃的都是原生态的东西,物价还低呢,你来这儿住住心情也畅快。”
过了会儿,便把粥和灌汤包上来了。
老板娘也不打扰他用饭,正好店里来了其他客人。
刘知南拿起瓷勺搅了搅碗里的粥,是碗加了虾仁的青菜粥,米粒熬的浓稠细糯。
他浅浅尝了口,鲜香暖胃,只搁了细盐的粥保留了稻米的原味儿,又带着虾仁的鲜和青菜的甜。
两勺粥下去,舒缓了他饥肠辘辘的肠胃,他又夹起来一个灌汤包,皮薄的很,晶莹剔透的能瞧见里面的汤汁在晃荡。
刘知南刚想咬一口,旁边那桌的大叔瞧了,咧着嘴好心提醒道:“新蒸出来的可烫了,里面的汤汁要烫人舌头。”
刘知南便收了嘴,小心的咬破了点汤□□儿,里面流出了一小股汤汁,肉馅夹带着香菇的香味儿瞬间浸到他的舌尖。
鲜!他的脑海里只有这么一个字。
吹凉了里面汤汁的温度,他这才一口咬了半个汤包。
肉馅紧实,里面混着的香菇粒Q弹,浸泡在汤汁里蒸了许久,现下一咬便能爆出汁水儿来,再轻轻吸一口汤皮儿,鲜香澄亮的汤汁就流进了嘴里。
刘知南一口气吃了三个,再伴上一口咸香的青菜虾仁粥,整个人都舒坦。
旁边那大叔也点了一屉灌汤包,见他吃的高兴,搭话道:“咱这地儿的灌汤包好吃吧,不是我说,走遍四方,想的还是这一口。”
刘知南笑道:“味道跟别的地方是有点不一样。”
“嘿,可不是,咱这儿的汤底喜欢用鸡汤加了牡蛎,扇贝肉这些一起熬,香菇用的干香菇,泡发后味儿更香,香菇水就顺便倒进汤底去。”
刘知南竖了竖大拇指,“难怪。”
老板娘倚在柜台招呼他:“帅哥,前面有下稀饭的泡菜,喜欢就夹一小碟儿吃。”
刘知南去瞧了一眼,是莲白切成的丝儿,旁边放着红油辣椒和香葱。
“放心吃吧,只泡了两晚上,现在捞起来吃脆嫩,吃着开胃。”老板娘笑道。
刘知南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吃得惯,只往小碟子里夹了一小点儿。
第一次吃这个,有点奇妙,并不像平常的泡菜一样,泡的酸软,还保留着莲白的脆嫩口感,却又泛着一股淡淡的酸,是泡菜坛子里发酵的味道。
就这么就着泡菜和灌汤包吃了半碗粥,他感觉自己整个人都活了过来,四肢舒适,胃部暖暖的。
付钱的时候,遇上菜农给饭馆送菜,老板娘还顺手送了他一根脆嫩的黄瓜,让他在车上吃,说客运车闷热容易晕车。
这让久处大城市的刘知南感受到了久违的善意热情,而他这一顿的花销,不过是他在城市里一杯咖啡的价格。
从小饭馆出来,刘知南去了客运站,准备坐班车到青桐湾。
班车还是老式的客运车,摇摇晃晃了半个多小时,刘知南到了他的最终目的地,青桐湾。
下车的地方有条溪,溪水绕着镇子,岸边掩映着竹林,郁郁葱葱的,虽是夏季,却是凉快的很,上面垄着一座石拱桥,半圆的桥洞倒映在溪面儿上,偶尔有一两只农村土狗跑过去。
刘知南掏出手机准备联系中介给他说的那个人,刚拨出电话,就听见桥对面儿喊了一声,有个人影从对面过来了。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