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吃小鱼,巴掌大小的,就这当地野生鱼,用石锅煮。”
刘知南听着还不错,“去尝尝,要是好吃,买几条给蒋开杨黎他们带回去。”
陈正嗯了声,两个人出了门,沿着山道走。
山里风还要冷些,刘知南裹紧了冲锋衣,陈正牵着他的手:“气温越来越冷,我回头给你织个围巾手套。”
刘知南觉得他还真挺像妈妈辈的,还能掌握这些技能,笑道:“不是,你怎么连针织活都会干啊。”
陈正:“又不难,我爷爷也会。”
刘知南:“毛衣也会?”
陈正:“回头搜一下教程,可以学。”
刘知南:“那给我织件毛衣吧,织的图案就写刘知南专用。”
陈正挑眉:“怎么不写陈正爱刘知南呢。”
刘知南点头:“也行,就是字儿有点多,可能要前后两面的位置才够用,我穿出门去,想跟别人显摆下,我都得转身翻个面儿,不如你给我织个针织开衫吧,这样,我遇到人,双手把开衫一展,左边写陈正,右边写刘知南,中间的毛衣就是个心,行不?”
“我第一次觉得我的名儿跟着你丢脸。”陈正被刘知南的日常小幽默逗得发笑。
又走了十分钟,相较于民宿的位置,这里热闹了一些,十几栋房子凑成了一条小街,几乎都是吃饭的地方。
陈正领着刘知南去了他上午找的那家鱼庄,进门的位置放着玻璃鱼箱,里面有各种不一样的小鱼,都是巴掌大小,活蹦乱跳的。
应该是自家开的店,没有服务员,一位六十岁,应该是老板的妈妈出来迎接他们两人。
“吃鱼吗?帅哥,现杀现煮。”
陈正点了点头:“挑点儿吧。”
婆婆笑着哎了声,拿来了捞鱼的网兜,“看看选什么鱼,都是当地野生的,前儿个才送来,吐好了沙的,按斤算钱,锅底另算。”
刘知南俯身看着每格鱼箱里来回游动的小鱼,“这都是些什么鱼呀。”
“黄辣丁,三角峰,头凤,仔鲢,小丁桂,蛙不是哈,蛙是山底下人工养殖的,比鱼便宜些。”
刘知南不爱吃蛙类,于是点了四种鱼各一斤。
“吃什么锅底?青花椒,酸菜,麻辣?”
陈正考虑到刘知南的胃,虽说已经很久没有犯过胃病了,但还是要继续保养,“青花椒吧。”
刘知南:“麻辣,吃麻辣,少辣就行,我这都好久没吃辣锅了。”
陈正没出声,算是默许了。
点好鱼,后厨就开火现炒锅底了,辣椒被油炒制的味道飘了点出来,刘知南闻到了,“跟火锅底料有点像,辣椒挺香。”
陈正:“鱼新鲜,吃完买一些回去。”
“好。”
过了几分钟,老板自己端来了一个石锅,里面是像火锅底料一样的红油,再往上放了个铁漏斗把锅盖住。
刘知南看的有些稀奇,“这是做什么?”
老板笑:“待会儿现杀好的鱼直接就从这上面倒进去,免得鱼把油溅起来,然后焖煮熟了就掀开。”
刘知南:“第一次吃这种当着客人的面儿煮的鱼。”
老板:“煮好了来给你们打油碟。”
陈正点了点头。
老板娘在门口将鱼杀好后,洗干净端了过来,还在动的鱼被一股脑倒进了锅里。
大约等了十分钟,掀开后,一阵椒香麻辣的鱼香飘了出来。
老板娘拿了铁勺在锅里打油碟,“锅里有我们自家做的豆腐,煮入味了好吃,待会儿搅锅的时候小心别把豆腐搅烂了。”
刘知南说了谢谢,老板娘走后,刘知南从锅里夹了条鱼,鱼肉鲜嫩,就这么一会儿功夫,鱼皮就有些煮破了,入口时皮滑肉嫩,肉质细腻,一嘬鱼肉就下来了。
锅里还用了不少酸菜酸萝卜,给锅底增加了一种发酵后的酸味,特别开胃。
两个人慢慢嘬着鱼,盘子里的刺慢慢堆了起来,再让店家上了酸梅汤,硬是在冬季里吃的发了汗。
豆腐滑嫩入味,刘知南意犹未尽,又加了千张,土豆片等素菜,老板娘往里面又送了份豆芽。
吃了一个半小时,这顿饭才结束,临走的时候陈正又另买了些鱼,灌了氧用口袋密封着。
刘知南对他们这两天一夜的出行很满意,吃的高兴,泡的高兴,做的高兴。
陈正牵着他往回走,“蜜月想去哪儿?”
刘知南:“再说吧,反正跟你在一起天天都是蜜月,也不拘去哪儿了。”
陈正:“这算是情话?”
刘知南捏了捏他的手指:“你要是喜欢听,我还能说,爱老虎油陈正。”
“嗯。”
“撒拉嘿呦。”
“还有吗?”
“八嘎呀路!”
陈正:“........”
第56章
从温泉那里开车回来, 陈正和刘知南顺道先路过了杨黎家,于是就把给杨黎家准备的那袋鱼提了进去。
杨妈正在院里洗衣服,抬头就看到刘知南陈正两人进来了。
这是陈正刘知南出柜后第一次见杨妈, 杨妈倒是跟以前没有什么区别,笑着问:“听杨黎说, 你们两个出去玩了?”
陈正刘知南点头, 陈正说:“那里山上的野生鱼好,给你和杨黎带了些回来,能煮火锅鱼吃。”
杨妈笑着接过鱼,高兴道:“还是你们两个小子记着婶儿, 出去玩还给带东西回来呢, 对了, 我在家里养的十来只鸭子肉肥了,你们改天来捉只回去, 做啤酒鸭, 或者酸萝卜鸭汤都行。”
陈正说:“你还是留着去卖吧,婶儿,养大半年了。”
杨妈作势要打他:“你给的东西我就收, 我给的你就不要,这么讲客套, 信不信我现在就给你撵出去。”
刘知南在一旁看的笑:“行啊, 婶儿,他不要我要, 捉来我一个人吃, 馋死他。”
杨妈高兴道:“行,鸭屁股都不给他吃,园子里的雪菜也长起来了, 过阵子我就要腌菜,到时候你们来提点腌菜回去,拿来炒成下饭菜,或者跟青豆子炒都成,冬天好用来下粥喝。”
陈正和刘知南一一应了,说喜欢吃腌菜,到时候来提。
杨黎快要调到镇上去办公了,这段时间就更忙了些,杨妈说起他语气里不免有些骄傲:“前些时候我家阿黎回来说他可能要去镇上了,我还觉得哪能让他一个愣头青升上去,说你把村官儿做好就不错了,我也不求你有多大前程,高高兴兴平平安安就成,结果还真让他做到镇上去了,这些日子,好多人看见我就说我们杨黎有出息,以后说不定能做到镇长,书记,我说这就夸张了,他能安稳待在镇上有个铁饭碗吃就很好了。”
陈正笑:“杨黎虽然年轻,但做事认真踏实,敢想敢干又能吃苦,比不少年轻人强,现在好多出社会的年轻人都飘着的,嫌工资低,又觉得网上的钱好赚,开个直播做个网红的随便几百万,又认为城里到处是机遇,不肯回县城老家,杨黎当初能在一本毕业后决定回青桐湾,就证明他有自己的想法,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路该怎么走,婶儿,放心。”
刘知南跟着道:“说不定以后怕真要叫一声杨镇长什么的,那会儿我们可不敢提东西来了,怕说贿赂国家干部。”
杨妈被哄的发笑,“那就我天天给你们送东西过去你们两个做哥哥的,我知道都是见过世面有本事的,替我看着些,该提点的时候就提几句,莫叫他走歪了路。”
“放心吧,婶儿。”
从杨黎家出来后,刘知南和陈正又去了蒋开家,原想着蒋开在小院儿那边监工,家里没人,把鱼给他放在厨房里。
结果走到门口一看,楚以系着围裙在蒋开家忙活呢。
“你怎么在蒋神家?”刘知南将鱼提了过去。
楚以拿着锅勺,十分自然的接过鱼养在了厨房的池子里,边说:“他去小院儿忙,我就在家给他做饭呗,小院儿的园艺构景我已经画好了,就等着房屋主体竣工,我好入场了,所以我现在就闲着,没事就来。”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