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以为孝静懿皇后都已经去了这么多年,皇帝终究还是要重新立皇后的,未央宫也始终要解禁的。
通晓原著剧情的薛瑾安却知道,皇帝直到死了都没有立皇后,未央宫直到被小禄子那把大火烧掉之前都始终没有解禁。
这么想来,或许珍妃的死,就是因为皇后之位吧,而她死后得利最多的正是容贵妃,她嫌疑确实最大。
薛瑾安记住了这个人,他看了看上书房的直播间,决定去抠四皇子电池前,可以先去会会五皇子。
不,以防万一,还是每一个皇子都来一次吧。
薛瑾安在这里计划着怎么阴人,殊不知乾元宫和慈宁宫也正说起他来。
第9章
李鹤春努力倒腾小碎步紧赶慢起地追着皇帝回了乾元宫,也不知是不是他的错觉,他越追陛下的背影反而越远。
完了,看来陛下真的很生气,都快压抑不住爆发的怒火,很想清理桌面了。
李鹤春面上还是一派大总管的气势,内心的苦水已经泛滥成灾,恨不得淹死前朝那些大臣们,尤其是那位楚文敬楚大人!
当年珍妃案闹得那么大,最后还牵扯上了先皇后,案子不得不从后宫移交到前朝,满朝文武愣是没一个敢站出来接手的,你说是因为什么?
谁能想到事情过去两年后突然就冒出这么一个不要命的,把这桩陈年旧案给翻了出来。
你楚大人头铁一时爽,难为他一个奴婢来承担风雨,真是气得人心肝疼。李鹤春一边在心中痛骂多管闲事的楚大人,一边用眼神恐吓乾元宫伺候的宫女太监。
今天可都警醒点,要是闹出什么事端,他也保不住人!
一路行至乾元宫主殿承天殿,李鹤春心中叫苦不迭,手上却十分麻利,将殿里伺候的人都轰出去反手关上了殿门,打起十二万分精神准备迎接皇帝接下来的暴怒。
身前那道穿衮龙袍冠帝冕的身影果不其然急停在龙案旁,然而扫落满地东西的画面并没有出现。
皇帝眉眼阴沉却没有什么怒气,声音冷硬地莫名吐出两个字,“出来。”
李鹤春心有惴惴地上前,“奴婢在。”
“不是你。”皇帝皱了皱眉,“你之前在金銮殿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孩童的声音。”
李鹤春一惊,金銮殿那是上朝议政的地方,哪来的孩童声音?最年轻的大皇子也十五岁了,声音正处于变声尴尬期,难听的让人过耳不忘,而且今日楚大人这波操作让整个朝会气氛都很冷凝,大皇子缩在一边根本没敢吭声啊!
难道是哪个皇子悄摸跑到金銮殿偷听了?整个皇宫也就陛下偏宠的九皇子敢做这种事,可……陛下没道理听不出九皇子的声音啊。
李鹤春反应的几秒,脑中思绪万千,他惭愧的摇了摇头,“奴婢年岁大了耳背,并没有听到孩童的声音。”
果然那个叫嚷着让他把奏折给他看的小孩声音只有自己能听见。皇帝并不意外地收回了视线。
一开始听到这道声音的时候,皇帝正沉浸在怒火中,他还以为是自己气得耳鸣了,后面这声音却接二连三地响起,满朝大臣竟然没有任何异常,他便猜到了这声音只有自己能听见,他匆匆退朝回乾元宫,有冷处理楚文敬的意思,同时也是想回去拷问脑子里这个声音。
结果,那个突然出现的声音也突然地消失了。对鬼神之说信而不遵的皇帝第一反应就是阴谋论:小孩的声音属于谁?
据传内功深厚至化境可传音入密,刻意叫这声音只有朕能听到,是想要获得朕的关注认可?那能做伪声之人特意伪装童声定然有所目的,而宫中的孩子只有皇子,若要伪得相似需要时间,两人相处不短,彼此很是熟悉,哪个皇子身边有武功高手?幕后黑手又会是谁?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是栽赃嫁祸还是试图以神异动摇什么?
皇帝逻辑十分通顺的怀疑到了皇子们和他们背后的家族势力身上,锁定和声音年龄相匹配的皇子。
十二岁以上的基本可以排除,不足五岁的也可以排除,那么从小五到小九,是谁?
小九的声音太熟悉,不是他。
小六有轻微口吃,也不是他。
小五性情沉稳内敛不爱说话,有可能。
小八……没什么印象,有可能。
还有……珍妃所出的小七,两年没见过面,记忆里小七的面容已经模糊,更何况声音。
李鹤春暗暗观察着皇帝,见陛下皱着眉在龙案前站了好一会儿,也不知道想了些什么,冷不丁开口问了句,“小七最近在做什么?”
陛下怎么突然问起了七皇子?难道珍妃的案子……李鹤春心中咋舌,顺便给众多同僚们点了根蜡。
李鹤春作为皇帝跟前的总管太监,自然是耳聪目明的,宫里宫外的消息都要过他的耳朵,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都知道,要不然宫里的娘娘朝堂的大人们也不会上赶着给他送银子了。
宫里那些腌臜事,他知道得一清二楚,只是皇帝不想听,他也就识趣的什么都不说,现在皇帝问了,他也不会隐瞒。
不管珍妃的案子翻不翻,宫里都有一批人要倒大霉了,七皇子的地位也要变一变了,到底是皇子。
李鹤春飞快遮掩住表情,组织好语言低眉顺眼地汇报起来。
承天殿的龙案终究没有逃过被清空的宿命。
*
与此同时慈宁宫,陆秉烛早已回来,只是太皇太后睡了回笼觉,醒来之后又接见了因早朝久久不散匆匆进宫打听消息的两位太妃。
等把人打发走,陆秉烛提来的早膳热过一遍后上桌,已经成了午膳。
所幸太皇太后崇尚节俭对食物并不挑,她拿起筷子,平日近身伺候的苏嬷嬷退到一边去了,陆秉烛很有眼色地立刻拿起筷子布菜。
老宁国公是开国武将,太皇太后又是和太祖帝起与微末的夫妻,再加上年纪上来了,并不喜欢繁琐的规矩礼仪,自然不讲究什么食不言寝不语。
她吃了两口,随口问道,“你罚了御膳房的人?是什么事?”
“什么消息都瞒不住您的耳朵,是七皇子。”陆秉烛将事情说了一遍,又道,“他不得圣心,到了年纪却没去上书房,奴婢们捧高踩低自然看不上他。”
太皇太后挑眉笑道,“你倒是喜欢他,还特意来我这做说客。”
“他一直戴着他母妃的血龙木手串,想来是个念旧的孩子。”陆秉烛深知怎样刷太皇太后的好感,不动声色地给七皇子刷滤镜。
先帝的皇后,是太皇太后的兄长老宁国公唯一的女儿,疼得如珠如宝,当年老宁国公并不愿女儿入宫为后,是太皇太后一手促成的这桩婚事,结果下场却是如此凄惨,老宁国公因此深受打击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
那位的死至今都是太皇太后心中的一根刺,原本以为今上和孝静懿皇后的恩爱能够抚平这些伤痛,却不想皇后骤然离世,这根刺扎得更深更痛了。
两位钟家女都死于十九岁,太皇太后曾私下发过“宁国府女儿再不入宫”的懿旨,却不想现任宁国公阳奉阴违,没几年就送了位容貌肖似先皇后的“表小姐”进宫。
太皇太后和宁国府闹翻,不待见容贵妃,对她所出的三个孙辈也始终不冷不热的,便说明这件事一直都卡在她心中过不去。
皇帝对孝静懿皇后有情谊不假,但这么多年来一直封禁未央宫不立皇后表现出各种情深义重的样子,也未尝没有宽太皇太后的心的意思。
要不然,宫里怎么会有存在本身就相当冒犯的容贵妃呢。
太皇太后是女人,但也是政治家,更何况皇帝是她一手教导出来的,她十分清楚这种种行为背后的含义,只是配合着没有拆穿。
越是清醒地看穿一切,越是心寒心痛。
“……念旧好啊,我就喜欢念旧的孩子。”果然,太皇太后眼中的平静被打破,即便只是泛起微不可见的小小涟漪也足够了。
“我已经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上书房的事让皇帝自己安排吧。”言外之意就是她不管七皇子去不去上书房。
上一篇:皇兄
下一篇:做摄政王背后的权臣狼王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