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没有多贵重,但是他的一份心意。
林县令那,他在年前就送了两坛腌菜去。金银珠宝林县令也看不上,山珍海味,人家早吃腻了。
凌星没别的送,就送了腌菜,也不知道县令爱不爱吃。
镇上的几个收到节礼,都很高兴。
屠海更是一口一个好兄弟,笑的豪放,让他文质彬彬的面具破裂,露出里面的一丝匪气。
似乎是有所察觉,屠海及时收敛,大冷天的手里还拿着折扇,冻的直哆嗦也要维持玉树临风的样子。
凌星搞不懂他,但依旧投其所好的送了一把扇面书卷气十足的折扇。
当着人面就拆礼物不太好,屠海在凌星走后才知道节礼里面有这把扇子。
扇面上的字行云流水,铁画银钩,实在是漂亮的很。
他爱不释手,当即喜新厌旧,换上了更符合他气质的新折扇。
书铺掌柜收到意料之外的节礼也很高兴,他给凌星厚厚的一沓纸,还说了许多和科考有关的。
吃的用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本来凌星对科考两眼一抹黑,并不清楚,想着去一趟县里打听。
现在有书铺掌柜告知,还如此详细用心,他也很感激。
送完节礼回铺子已经大中午,凌星随便做了吃的,开始正式营业。
年节里出来的人还挺多,凌星很快就忙了起来。
……
大禹科考规定,参考者过县试、府试后便为童生,此后有资格参加院试,中者便是秀才。
县试、府试三年两次,院试开始,都是三年一次。
今年正好卡上三年大考,若是有文曲星,能一路从童生考到进士。
县试、府试分别在县城和府城考。
两个全过了,就要去州城考院试。
县试考一天停三天,出了成绩榜上有名,另有三天时间去府城,府试也是考一天停三天。
成绩就是三天后出。
府试也过那就是童生,拥有三月去参加院试的资格。
不管怎样,这次考试是要出远门的。
历朝历代的科考时间都有所出入,全看当权者如何排。
禹朝把前面的考试定在初春,正是冷的时候,凌星也没办法,只能给凌月准备护膝,不然他的腿受冷会受不了。
沈回知道凌月腿伤,从箱子里拿了之前收藏起来的皮子。
是狐皮,鞣制的很好,毛发柔软水滑。
他把皮子塞给凌星,“现在出去买也买不着这样的皮子,再不用也会放坏,足够做一对护膝。”
凌星知道这是沈回想让他收下才说的托词,皮子保护的很好,怎么可能像他说的,再放就会坏。
事关凌月,凌星知道这是最好的选择,便收了下来,后面会注意一下市面上有没有好皮子,给沈回买。
凌星会做针线活,仅限于缝补。护膝他真不会做,徐有芳没等他张口,就先来找了凌星。
把沈回给的皮子拿去,替凌月做护膝。
凌星铺子开的时间只有两个月,但他赚的是真不少。
光自己手里赚的,去除凌月的药钱,已经有七十六两。
欠沈回的银子年前就给清了,手里还有三十六两,他准备买好点的暖手炉,再备点其他考场可以用的东西。
考场允许自带炭火,忘记带的还可以问考场里的小吏买。
毕竟皇帝是要选拔人才,不是为了要冻死人。
也有热水提供,但被褥这些就没有了。
也不准带,怕有人里面夹带东西。单层的毛毯可以,检查没有问题,是能披着御寒。
按着书铺掌柜说的,保暖用的方面,炭的话,最好买没有大烟的好炭,用着不呛。
炭盆也需要自己带,不带也可以和考院买,价格和外面差不多,虚贵十几文。
这个东西重,有不少考生是不愿意背着去考试的。
能读书的虽然也会穷,但是这十几文咬咬牙也能多花,还能省下力气应对考试乐得轻松,何乐不为。
凌星想到凌月那小萝卜头,把重重的炭盆从购物清单中划掉,到了考院多花十几文买就是。
手炉外面罩着的布料不可以是夹层的,不能有花样,最好是纯色,什么也没有。
衣服也是,鞋子里面的鞋垫,袜子,全部不可以有夹层,花样。
吃的一般就是饼和糕点,带个小碗,考院供应热水。
火折子和蜡烛是考院供应,数量有限制,用完就没了,考生自己不准私带。
笔墨砚自己备,纸张考院统一发放,考院里的纸张,不可以带出来。
凌星脑子里过了一圈,第二天就去镇上买东西。
他什么都买了两份。
不得不说科考真花钱啊,全都买齐,花了十八两。
要不是之前林县令送了好的笔墨纸砚,他得重新备,花的更多。
凌月的那份,凌星直接放屋里。
沈回的那份,他带上,趁着家里人睡着,去敲了沈回的门。
怕被发现,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凌星声音压的很低,“二郎,是我。”
听到声音的沈回猛的起身,快步走到门口。
“哥夫什么事?”
凌星看到沈回衣襟凌乱,胸口若隐若现,长长的头发垂落,微微蜷曲,野性十足。
他莫名的有些脸热,悄悄移开视线。
“我给阿月备科考用的东西,给你也备了一份。”
沈回低头看到凌星怀里抱着的小包裹,勾唇一笑。
瞥见凌星有些逃离的视线,他磨了一下牙,像是故意一般的重复,“哥夫给我备的?”
凌星点头,把包裹往前塞,“你拿着。对了,明天开始不要和我去镇上了,你在家好好看书。”
沈回没有看转到他怀里的包裹,而是盯着凌星的脸。黑暗中,他的视线带着明显的侵略性。
“可我想和哥夫一起去。”
凌星皱眉道:“不行,考试要紧,你在家好好看书。”
沈回轻笑一声,压低的嗓音像带着钩子,“哥夫好凶。”
凌星摸一下发痒的耳朵,觉得自己哪出问题了,沈回很平常的一句话,怎么听着这么不对劲?
他故作镇定的绷着脸,煞有其事的点头,“嗯,你知道就好,我走啦。”
……
县试日子定在二月十日,凌星为了能让凌月沈回好好考,说服了沈家人让二人提前两天去县里。
这是凌月第一次参加考试,他还那么小的年纪,凌星这次是跟着一起去。
怕凌星一个哥儿出什么意外,徐有芳说陪他一起,不过最后也没陪成。
是谢青崖陪着凌星去的。
谢青崖对科考流程有了解,徐有芳怕她去了再因为什么也不懂出差错,知道谢青崖懂这些,也是很愿意和凌星一起去,便点头同意了。
谢青崖也同凌星说了许多关于科考的,和书铺掌柜说的那些差不多,补充了不少的细节。
王隽则是和沈回,凌月详细的说明了。
他参加过科考,说的都是考场里面会遇到的事。
比如不要喝太多水,吃的不要太饱,不饿的发晕就可以,蜡烛要小心使用,吃东西的时候要把纸张收好。
还让他们带个香包,进考舍就不准出去,在狭小的空间里吃喝拉撒。
恭桶就在考舍里面,香包是为了放鼻子下抵挡臭味。
最好的办法就是忍过这一天,少吃少喝没什么问题。
连考三天的不好忍,香包必不可少。
但王隽还是提醒他们尽量备着,毕竟自己不用恭桶,没办法让周围的人也不用。
考舍都是连着的,味道传的很快。
运气不好遇到个拉肚子的,那味道更别提。
听过谢青崖和王隽说的,凌星又给凌月和沈回补了些东西。
沈家二老知道凌星给凌月备东西的时候,顺手给沈回备了。
沈呈山要给凌星补钱,沈回拦住了,说他自己补就行。
徐有芳没搭理沈回,直接掏了银子给凌星送去。
除了做活、开铺子外,不能给老二一点和星哥儿多接触的机会。
要不是因为凌月一起去科考,哥哥要送弟弟,她都不会同意星哥儿跟着去县城。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