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少?”
“你说多少?!”
马将军马勇捷收到邓文滨递给他的银两信封,还没打开,闻听数目,满脸不可置信。
“五千两。”邓文滨极少看到马将军失态的时候,按捺住心里的得意,继续道:“我们徐大人说了,这是将军今年应该得的利禄。”
马勇捷快速打开信封数了数里头的银票,果真有五千两。
心里一阵激动。
他好些年的俸禄加一起也没这么多,而这竟然只是采买营年底发的利禄,他们采买营到底多有钱?!
“将军放心,我们徐大人说了,只要将军允诺我们采买营给将士们发军饷,以后这样的利禄只会多不会少。”邓文滨又说了一句。
马勇捷快速算了一笔账,只会多不会少的意思就是,至少还有五千两到一万两的进项,这么大一笔进账,足够他家所有人都过上顿顿大鱼大肉的生活。
手底下的那些家将日子也能好过。
马勇捷几乎都没有犹豫,大手一挥便道:“准了!”
“这么多?!”
谭星渊拿着邓文滨递给他的信封,从里面数出一千两的银票,眼珠子瞪得老大。
作为将军按理说,他不该为这一千两银子动容才是,事实上却是,他们西北这个穷地方的穷将军,三四年也见不上百两银子。
谭星渊都不记得自己上次拿银票是什么时候了,没想到采买营给他发的利禄就有这么大一笔。
邓文滨凑近笑道:“只要将军约束好手下,不让那些将官们贪污将士们的军饷,我们徐大人说了,以后这样的利禄还有不少。”
谭星渊笑,这样的利禄能一年来一次他都很满意了,别说以后还有很多:“有我看着,你放心!”
“好多钱啊!”
“徐将官是财神坐下的童子吧,一出手就是如此大手笔!”
“童子?你太小看徐将官了?徐将官说了,以后这样的利禄还会有,徐将官分明就是财神本神!”
底下管着将士们的将官从邓文滨这儿拿到银票,一个个把徐鹿鸣给夸到天上去了。等军营里的将士们知晓,西南车队这次拉来的物什都是铜钱后。
军营里传来一阵又一阵的不可置信:“没听错吧,徐将官要给我们发军饷?他哪儿来得那么多钱?!”
“没听错,头儿他们已经先我们一步领到军饷,现在已经去搬铜钱匣子,待会儿就要叫我们过去领钱。”
有那去帮忙推了车子的将士,兴奋得一拳头捶在木桩子上:“我真傻,帮忙推车的时候还在想,什么物什能够吃重如此深,想到铁都没想到铜钱!”
不管如何,得知这个消息的将士们心里还是激动居多,尤其是当他们的上峰真把铜钱箱子搬来,将每人三百文的军饷发到他们手上。
营里更是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轰动:
“徐将官威武!”
“徐将官财神爷转世!”
“徐将官就是我们的财神爷!”
“……”
军营里的将士们欢喜完还不算完,待到年底,大家陆陆续续回家。
邓文滨一回到家里,立马将这次拿到的军饷交给妻子。
妻子瞧见是一张百两的银票,瞪圆了眼睛:“他爹这是哪儿来的?”
邓文滨笑着解释了几句,他妻子欢天喜地起来:“这下好了,有了这钱,来年,咱家小子也能去读书了!”
“可不是。”邓文滨点头。
随着三皇子废除军户不能科举的制度,西北的军户们个个都想把自家孩子送进私塾读书,以求他考上功名当上官,带着子孙后代脱籍。
只是军户没有军饷,要供家里孩子读书谈何容易。
现在好了,有了这笔军饷,至少能让家里的孩子安心读几年书,就算考不上功名,能识得几个字,以后进了军营也能在后勤谋个职位。
将士们回了家。也同样把营里发的军饷往桌上一搁,他们的家人瞧着放在桌上的铜钱不解:“这是?”
以前回到家畏首畏尾,大气都不敢喘的将士们,这次终于能在家里挺起胸膛来:“这是俺们军营里发的军饷!”
“老天爷,军营这是开天眼了,竟然也知晓发军饷了!”家里人听完,全都捂着嘴不敢置信。
“这可不是老天爷开眼,而是我们军营来了位财神爷。”将士们把徐鹿鸣的事说了说,脸带笑意地说,“上头的官儿们都说,以后这样的军饷还有,爹娘,以后自家日子好过了,家里也喂些鸡鸭吧,逢年过节也能吃口肉。”
“嗳嗳嗳。”军户人家一听这样的军饷以后还有,个个诧异地不敢置信,忙把儿子的要求应下。
他们西北没水,草也不怎么长,人的嚼用都不够,何谈鸡鸭。
若是孩子能时不时拿回这样的军饷,别说鸡鸭,攒攒买头猪来喂也成!
这是比较实诚的将士,那些心思比较多的将士不一样,一休沐便揣着银子去往县城,买糕点、买头绳、买帕子。
回家送爹娘,儿女,媳妇夫郎。
喜得那些嫁给将士们,脸上就没什么笑颜的媳妇、夫郎们,难得开心一回:“嫁给你这么多年,就属今年日子最好过,要以后时常都有这样的日子,嫁给你也不算太亏!”
吃了糕点、糖果、得了头花的小孩们,更是欢喜骑在他们爹的肩头,时不时地低下头去碰一碰亲爹的脸蛋子:“爹,你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爹!”
自被划为军屯后,已经很多年没什么年味儿的西北,今年难得又有了一些年味儿。
有些人家家里甚至还买了爆竹来放,听着那噼里啪啦的声响,连没放爆竹的人家家里都会笑两声:“当真是日子好起来了!”
“……”
京城,徐府。
历经一个月,徐凯南一路从西南来到京城,在城门口交了城门费,盘查一番,进了京。
好不容易从车水马龙,鳞次栉比的街道上来到桂花巷,找到他二嫂的居所。
进到府里,见到那奴仆成群,雕梁画栋,气派非常的府邸,惊得不轻。
二哥、二嫂这般阔气了吗?
“三老爷稍等。”早得了姜辛夷吩咐的管家把徐凯南引到正堂,“我这就去请老太爷、老夫人。”
“三……三老爷?”徐凯南吃惊地听着这个称呼,捏了捏自己十七岁的脸颊,他好像还没有那么老吧。
“是啊,这宅子是老爷、夫郎买的,自然要这样称呼。”管家解释。
京城对称呼是很有讲究的,这宅子是谁买的,谁就是家里最大的,其他人都要按照这个称呼来。
“哦哦!”徐凯南明白了。
“小南!”很快姜大年和赵二娘就抱着绵绵出来,一边跟他打招呼,一边吩咐下人,“快给小南上茶上糕点。”
家里房子大了就是这点不好,来个客人都要通报来通报去的。
“叔、婶,有呢,有呢。”徐凯南指着桌上方才下人给他端来的。
“嗳,好,你有什么想吃的,婶去给你……婶让人给你做,府里有位方娘子的手艺可好了。”来京城好几个月,赵二娘还是不太喜欢被人伺候,不过也尽力在试着适应了。
木兰说了,别人家都这样,他们家不这样,别人会笑话他们的。
他们都老了,被人笑话也没什么,可不能让木兰也被笑话。
“不用,这糕点就挺好吃的。”徐凯南拿着块糕点摇头,他还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糕点呢。
“这是府里另外一位娘子做的。”赵二娘笑,“她做的糕点确实好吃,明儿我让她多做几样,你都尝尝。”
“嗳。”徐凯南一边应着,一边咋舌。二哥二嫂这得阔成什么样了,府里光厨娘就这么老些。
“绵绵,还认不认得小叔。”等赵二娘问完话,姜大年抱着眼珠子咕噜噜转的徐鸿雁,面向徐凯南问。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